發佈時間:2025-04-11流覽量:1359
伊丁:伴游沧州
沧州是我的故乡,我自觉对它了如指掌。但从与张承志老师谈起沧州的那一刻,我服服帖帖地承认,沧州于我竟然如此陌生。张老师的博学和对沧州的了解,从人物、地名,到古迹、事件信口拈来,我反倒像一位游客,不时愣怔和求助于百度。
自打与张老师认识起,张老师就提及要到我的老家转转,然而,机缘巧合总是不遇。贵月里和张老师一同开斋,那天正式敲定节后第二天即成行。
1号中午,张老师一行如约而至,我们相聚渤海畔的黄骅市区,在友人的精心安排下,海鲜,海边,海景,在陆路的尽头,在毗邻据传徐福出海的码头,我们别有一番风趣地与海接触和留念。
黄骅作为渤海盐滩的海铺城市,盐文化是它的历史根源。于是,我们参观了位于市中心的河北海盐博物馆,领略劳苦大众生存的艰辛与历代统治阶层对民众命脉的精准把控。广袤的海岸线上,勤劳的渔民盐民,他们何尝不是中华绚丽文明中的一脉细壤。
去往大赵村黄骅纪念馆的路上,张老师讲起黄骅烈士的事迹滔滔不绝,这似乎颠覆我的认知,张老师不止关注历史悲凉中、被屠戮的西北底层民众,以至于有些读过《心灵史》的人误认为张老师是西北人,他同样关注这些为新中国成立付出生命的革命烈士和有功之臣。这一点,从下面的行程中我们便不难看出。
2号是最忙碌的一天,重点是去孟村县的大堤东村参观刘格平纪念馆。刘格平1919年即参加爱国学生运动,1926年入党,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缔造者之一,曾领导渤海回民支队并任渤海军区副政委,多次入狱,铁骨铮铮。解放后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,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,山西省副省长等职。刘格平是党的忠诚卫士,是回族人的骄傲,他风云跌宕的一生,安拉赐其安享天伦,他视此为浮云之外的世间珍品。
离开大堤东,返回孟村途中,我一抬头看到杨石桥的地名牌,在与张老师商议后,临时决定参观杨石桥女校。我的记忆还停留在三十年前,当时我在沧州建国街清真寺做阿訇,对刚成立不久的杨石桥女校非常关心,曾带领乡老们多次到访。杨石桥女校在深达十几米的深坑里凭空建起,它是以杨淑芬阿姨为代表的几位穆斯林女性创造出来的奇迹,也是华北东部地区穆斯林教育的希望之光,培养出大量优秀女生。如今的女校也已停办,好在耄耋之年的杨姨夫妇都在,她们热情地招待了我们,并领我们参观曾经辉煌一时的校区,从教室到宿舍,从厨房到大殿,落寞与伤感伴随始终。
到达沧州后,我们首先看望了书法家张振沧先生,随后前往北大寺礼拜,在阿訇的带领下又参观了南大寺,之后在南北大寺两位阿訇的陪同下,看望为教门奉献一生、91岁高龄的白树良阿訇,大家促膝交谈,聆听老阿訇讲述楼下劝导同胞的经过。阿訇的儿子还补充说,每逢假期老阿訇都会叮嘱做糕点生意的他准备些零食,总想回老家办学习班。我们无不为老阿訇的责任感所折服。张老师与南北两座大寺的阿訇一路走一路聊,阿訇与阿訇之间,清真寺与清真寺之间,不同教派主张之间,求同存异和睦相处才是繁荣教门的基石。
3号上午,我们参观了马本斋烈士陵园和马本斋纪念馆,这两处也是我家乡的标志性建筑。共同重温了那段回族儿女护国卫教,浴血奋战的抗日史,波澜壮阔,荡气回肠,可歌可泣。在马母墓前,张老师带领大家为英雄母亲做了杜阿,之后我开车把张老师夫妻送到沧州西站,此行圆满。
回味记忆,我和张老师结识于2005年初,当时我在北京八里庄清真寺做阿訇,张老师受邀参加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进修作家的座谈。2010年张老师为我的文集《阿訇之重》题词,之后一直联系不断。这次张老师夫妻到访沧州和我的家乡,虽然时间短暂,许多原本计划去的地方未能成行,但加上张老师途经天津时游历的杨柳青古镇,也算是京津冀三地游了。
在车上或许张老师看出我对沧州了解不足,特意叮嘱我:知识藏在沧州很多,要发掘它,它们被忽视是当地人短视的一个提醒,我们要克服短视。21世纪以后的穆斯林,面对的是民主、开放、科学的大机遇和大挑战,不能作被冲刷淘汰的泥沙,要做让安拉喜悦的穆斯林就必须突破与努力。为此张老师向我推荐了《王连芳传》一书。同时忠告我:不能满足于旧时的、农民市井读物的水平。那不可能提升穆斯林的表述水平。在充斥着老回回低质印刷品的今天,我们要自觉追求文章的质量。你常写文章,要学会这些。
既然谈到写作,我不无冒昧的请教张老师:写作最重要的是什么?张老师给我的回答是:激情。我终于明白张老师笔下激昂文字之所以深邃和感人,那都是迸发自心底的声音,透着人性光辉。张老师特意叮嘱我:写作不要趋炎附势,要有真知灼见和定力,即便时代的人不理解,一百年后终被发现为良心作家。
我与张老师相差20多岁,不知算否忘年交,但他仍以兄弟相称,与我常有书信联系和现实中的交往。我则以张老师为榜样,敬重他的人品、气节和修养;文学上我自知底子薄弱,更是喜欢读张老师的文章,努力从思想见解方面提升,似有一种说不出的灵犀和鼓舞。张老师交友慎重,我则非常幸运成为他的朋友。
燕赵河北,京畿狮城,春游沧州大地,却不为盛况美景。我与张老师夫妻握别沧州高铁,相约北京再见!就像开斋节当天,张老师发信息说:明天,我们沧州大地见!
2025年4月11日